X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院徽
机构设置
学院机构
学院党委
委员会
党政办公室
学工组
工会
共青团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
实验室/平台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院士风采
杰出人才
正高职称教师
副高职称教师
中级职称教师
博士后
退休教师
兼职教授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科技奖励
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发明专利
成果转化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
教学实践
教学奖励
教材出版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学生获奖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研究生导师
管理文件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教改基地
实验室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党群工作
教职工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
工会
学生工作
学生党建
思政教育
团学工作
日常管理
奖助勤贷补
创新创业与就业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杰出校友
院士
省部级领导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学术论文
安宁:球外球内电子转移驱动的动态Co(II)/Co(III)循环以持续激活过氧一硫酸盐【EST,2025】
2025-09-18
类芬顿反应的有效性取决于PMS与活性催化中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促进了电子转移及后续活性物种的产生。Co(II)激活PMS会转化为Co(III),而Co(II)…
查看详情→
乔志远:湖滨湿地农业活动影响包气带微生物空间分带性【JGR: Biogeosciences,2025】
2025-09-15
湿地覆盖全球陆地表面约6%–11%,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重要元素的关键储库与来源,承担水质净化、温室气体调节、碳封存及农业污染物过滤等复杂生…
查看详情→
张宝刚:地下水中反硝化细菌依赖菱铁矿生物还原钒酸盐生成三价钒沉淀【EST,2025】
2025-09-02
地下水中的钒污染因其毒性和迁移性而备受关注。钒酸盐形式的五价钒[V(V)]是其中最易溶且毒性最高的形态,虽然微生物能够介导V(V)还原,但在典型地下水…
查看详情→
路建平:黄铁矿介导钒酸盐非生物与生物还原的差异见解【EST,2025】
2025-09-02
钒(V)作为重要的痕量金属,对氧化还原条件高度敏感,因其在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重要作用被多个国家列为战略性关键金属。然而,其大规模开采与冶…
查看详情→
詹浩男:纳米NiFe2O4和CeO2修饰的纸基柔性电化学传感器测定Mn2+【JMCA,2025】
2025-07-31
NiFe2O4是一种尖晶石化合物,由于其高天然饱和度和显著的电催化性能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同时,CeO2可以引入结构缺陷,增强材料的功能性能。
查看详情→
牛然:洞窟内岩石含水率的动态变化机理:以云冈石窟为例【EG,2025】
2025-07-18
我国石窟寺分布广泛,石窟艺术印刻了东西方文明与中国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斧痕,石窟寺保护事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石窟内部通常免于日晒雨淋,但…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历任领导
现任领导
院徽
机构设置
学院机构
学院党委
委员会
党政办公室
学工组
工会
共青团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
实验室/平台
师资队伍
师资概况
院士风采
杰出人才
正高职称教师
副高职称教师
中级职称教师
博士后
退休教师
兼职教授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科技奖励
科研项目
学术论文
学术专著
发明专利
成果转化
本科生教育
专业建设
培养方案
教学实践
教学奖励
教材出版
教改项目
教改论文
学生获奖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研究生导师
管理文件
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
专业教学实践基地
教改基地
实验室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党群工作
教职工党支部
学生党支部
工会
学生工作
学生党建
思政教育
团学工作
日常管理
奖助勤贷补
创新创业与就业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杰出校友
院士
省部级领导
国家级人才
省部级人才
学术论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论文
张冬磊:高碱环境中氧气氧化铬铁氢氧化物的机理研究:铁铬比及铁载体的增强效应【ES&T,2023】
2023-10-10
随着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工业生产区铬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近年来,非工业污染区的高碱土壤或地下水中六价铬[Cr(VI)]含量超标问题被相继报道,涉及的地区和人口极广,具有极高的生态环境风险。通常认为,锰氧化物、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是表生环…
查看详情→
韩鹏飞:基于改进Budyko模式推导非稳定状态流域水文弹性的单参数解析解及其在湿润流域的应用【WRR,2023】
2023-09-08
全球气候和流域下垫面变化正在显著影响世界各地流域水文过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Budyko模式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水文-气候-依赖关系理论框架。经典Budyko模式采用多年平均状态的气候干旱指数、流域特征参数和水文通量均值描述流域状态,假设…
查看详情→
曾宪江:溶解性有机物对人为地下水补给的分子响应:特征、转化以及敏感分子【EST,2023】
2023-06-12
为了应对地下水过度开采带来的城市水环境地质问题,城市水务部门尝试通过再生水补水、人工调水补水等人为地下水补给(AGR)措施增加地下水资源。然而,上述措施存在诱发水安全问题的环境风险。在众多水质敏感指标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因其浓度水…
查看详情→
鲁重生:基于多同位素识别和量化CO2 + O2原位地浸采铀含水层中的耗氧过程【WRR,2023】
2023-05-29
砂岩型铀(U)矿是我国四大铀矿床类型之一,约占我国已探明铀矿资源的35%,是应对双碳战略目标的清洁能源,也是国家战略资源。CO2 + O2原地浸出采铀不可避免的扰动了含矿含水层的原生水化学环境,影响U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黄铁矿、有机质(DOC)等还…
查看详情→
贺锦曦:磁黄铁矿驱动的钒酸盐生物解毒与次生矿物形成【EST,2023】
2023-05-24
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导致大量钒释放到环境中。五价钒[V(V)]的毒性迁移性最强,而四价钒[V(IV)]危害较小,以不溶性矿物的形式存在。自然环境中V(V)的非生物和生物还原为V(IV)是钒的关键地球化学过程和解毒策略。可由各种电子供体驱动的微生物V(V)还原…
查看详情→
何冠儒:利用自然力估算断裂带水力参数的被动方法【WRR,2023】
2023-05-15
断裂带在地下流体、热量和溶质运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从而影响许多重要的水文地质过程。断裂带的结构、岩石特性和三维几何形状决定其能否作为导水通道、阻水或混合导水/阻水系统。然而传统方法评估断裂带水力特性存在诸多问题:现场试验方法(抽水…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第
/8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