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平台
2025-09-26 发布:[水环]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MOE Key Laboratory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12年批准筹建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郭华明教授,副主任为蒋小伟教授。

实验室发挥水文地质学与环境工程两个领域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特色,侧重地下水循环,地下水与陆面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修复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建成了具有地学特色的地下水与环境科技实验创新平台,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环 境保护提供支撑。

主要研究方向 :

(1)多重尺度地下水系统水循环;

(2)地下水与陆面水文过程的耦合及其生态效应;

(3)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溯源、迁移转化及监测与修复;

(4)污染场地的净化与修复技术应用。

微焦点工业 CT 仪(MIC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氢氧同位素质谱仪(IRMS)

气相色谱仪(GC)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of MWR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2022 年批准筹建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郭华明教授,副主任为王旭升教授。

实验室面向地下水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大支撑作用,发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对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地下水污染防控、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工程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方向:

(1)地下水循环与地下水资源保护;

(2)地下水- 地表水相互作用与生态维持;

(3)地下水环境变化与污染防控;

(4)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

(5)地下水调控与深层地下水回灌。

地下水流速流向探测仪(GFVD)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QICPIC)14C 测年系统(Quantulus GCT 6220)有机碳- 无机碳同位素分析仪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1 年批准筹建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姚俊教授,副主任为陈男教授。

本实验室重点聚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创新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主战场,依托水文学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学校优势学科,从饮水安全评价、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管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污染机理和治理技术、地质环境与工程、污水资源化工程等多方向进行攻关,为支撑京津冀地区乃至我国的土壤、地下水环境问题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支撑。

主要研究方向:

(1)土壤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

(2)污水资源化;

(3)环境水文地质;

(4)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5)饮用水安全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LC-ICP-MS)

总有机碳/ 氮分析仪(TOC/N)元素分析水汽同位素监测仪


地下水系统新污染物行为与效应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 and Effects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in Groundwater Systems

地下水系统新污染物行为与效应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河北省2024 年批准筹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郭华明教授。

本实验室聚集土壤与地下水的新污染物污染行为与防治,发展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新污染物识别、筛查与监测技术,精准识别其来源,系统解析其在土壤与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评估其生态和健康效应,构建其高效治理与安全保障体系,为土壤- 地下水新污染物溯源与管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

(1)新污染物识别与检测;

(2)新污染物精准溯源及污染源定位;

(3)新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与模拟;

(4)新污染物生态和健康效应;

(5)新污染物高效治理与水安全保障。

激光共焦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LCMRS)
TN/TP 流动注射水质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SIRMS)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设置 > 实验室/平台
实验平台
2025-09-26 发布:[水环]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MOE Key Laboratory of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12年批准筹建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郭华明教授,副主任为蒋小伟教授。

实验室发挥水文地质学与环境工程两个领域交叉融合的学科优势,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特色,侧重地下水循环,地下水与陆面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其修复技术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建成了具有地学特色的地下水与环境科技实验创新平台,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水土环 境保护提供支撑。

主要研究方向 :

(1)多重尺度地下水系统水循环;

(2)地下水与陆面水文过程的耦合及其生态效应;

(3)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溯源、迁移转化及监测与修复;

(4)污染场地的净化与修复技术应用。

微焦点工业 CT 仪(MIC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氢氧同位素质谱仪(IRMS)

气相色谱仪(GC)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of MWR

水利部地下水保护重点实验室是水利部2022 年批准筹建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郭华明教授,副主任为王旭升教授。

实验室面向地下水对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重大支撑作用,发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地球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对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地表水转化、地下水污染防控、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对地下水资源和环境保护工程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

主要研究方向:

(1)地下水循环与地下水资源保护;

(2)地下水- 地表水相互作用与生态维持;

(3)地下水环境变化与污染防控;

(4)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

(5)地下水调控与深层地下水回灌。

地下水流速流向探测仪(GFVD)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QICPIC)14C 测年系统(Quantulus GCT 6220)有机碳- 无机碳同位素分析仪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1 年批准筹建的市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姚俊教授,副主任为陈男教授。

本实验室重点聚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的创新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主战场,依托水文学与水资源、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学校优势学科,从饮水安全评价、污染场地风险评价与管理、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环境污染机理和治理技术、地质环境与工程、污水资源化工程等多方向进行攻关,为支撑京津冀地区乃至我国的土壤、地下水环境问题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支撑。

主要研究方向:

(1)土壤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技术;

(2)污水资源化;

(3)环境水文地质;

(4)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

(5)饮用水安全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LC-ICP-MS)

总有机碳/ 氮分析仪(TOC/N)元素分析水汽同位素监测仪


地下水系统新污染物行为与效应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 and Effects of Emerging Contaminants in Groundwater Systems

地下水系统新污染物行为与效应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是河北省2024 年批准筹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验室主任为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郭华明教授。

本实验室聚集土壤与地下水的新污染物污染行为与防治,发展土壤与地下水中的新污染物识别、筛查与监测技术,精准识别其来源,系统解析其在土壤与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制,评估其生态和健康效应,构建其高效治理与安全保障体系,为土壤- 地下水新污染物溯源与管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

(1)新污染物识别与检测;

(2)新污染物精准溯源及污染源定位;

(3)新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与模拟;

(4)新污染物生态和健康效应;

(5)新污染物高效治理与水安全保障。

激光共焦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LCMRS)
TN/TP 流动注射水质分析仪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S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