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再出发!共赴一场“两山理论”的绿色实践
2025-05-28 发布:[水环]

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5年“感知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支持下,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深度融合学院生态环境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实践——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

5月18日到5月20日,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组长田萌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干部马兰带队赴浙江省湖州市开展相关活动,28名在校留学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学院青年教师李遥作专业知识讲解及全程翻译工作。

1 安吉余村:“两山理论”发源地的生态答卷

5月18日下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先后走访余村“两山”绿道、创意农田、余村展览馆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纪念碑,通过观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纪录片了解到余村的发展历程、“两山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在余村的起源发展、未来规划等。

图片
图片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多年来,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关矿山,修生态,从“石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如今的余村,已从“炮声震天响,粉尘遮太阳”的污染村庄,变成了“人在余村游,如同画中游”的美丽生态乡村。

2 中国大竹海:“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5月19日上午,实践团第一站走进中国大竹海,在连绵万亩的竹海生态区中体验中国竹文化,了解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度假旅游全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大竹海全景区以原始自然风景为主,依山傍水,竹连山,山连竹,满目苍翠,形成了一副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竹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浙江省最著名的大毛竹示范基地。

图片
图片

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因地制宜的水利智慧

5月1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天荒坪,参观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参观过程中,李遥为留学生们实地讲解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构成、枢纽布置等,留学生们积极提问,与李遥展开详细交流,深刻感受、学习中国现代水利工程中蕴含的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4 大唐贡茶院: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5月19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大唐贡茶院。在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千年遗址上,实践团仔细聆听紫笋茶种植历史,参与古法茶饼制作,从杀青、揉捻到烘干,亲身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制茶结束后,实践团学习中国茶道完整仪轨,茶艺师现场指导大家逐步完成温杯、投茶、注水、出汤等工序,带领大家学茶艺,体茶趣。

图片
图片

5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典范

5月20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南太湖治理开发展示馆,讲解员介绍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治理开发历程、工程措施及取得成效等,李遥全程同步翻译并结合专业知识为留学生讲解太湖水利工程,解析“引江济太”“河长制”等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详细解读《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大型湖泊生态治理中的系统性策略与工程智慧。

图片

6 南浔古镇:解锁江南水乡的水韵密码

5月2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南浔。留学生们穿行于百间楼蜿蜒的河道旁,观摩明清时期白墙黛瓦的临水民居,聆听橹船划过青石桥洞的悠然水声,沉浸式感受水乡古韵。

图片

本次“感知中国”湖州行以 “水脉为线、绿色为魂”,通过 “矿山转型(余村)—能源革新(天荒坪)—流域治理(太湖)—文化传承(南浔)” 四大实践场景,紧密结合水环学院学科特色,使留学生们在 “行走的课堂” 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更是深刻学习、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成效,见证了中国水利工程的科技智慧。

留学生感悟

这次有幸参加“感知中国”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访浙江省湖州市,这是一座风景如画、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这段旅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漫步在中国大竹海中,我仿佛置身于电影《卧虎藏龙》的画面之中,竹林幽静、空气清新,让人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宁静。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则展示了中国在清洁能源利用和地形优势结合方面的技术实力,让我大开眼界。在大唐贡茶院,我深入了解了紫笋茶的历史,这种茶叶在唐代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室。通过亲身体验传统茶艺,我不仅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雅致,还体会到中国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在太湖风景区,我被水天一色的自然美景所震撼,更了解到太湖作为中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范,其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在政策、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方面的高度智慧与决心。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南浔古镇,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古镇。古镇内水巷交错、石桥相连,宅邸林立,处处彰显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此次湖州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风光,更加深了我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湖州是一座真正将“生态之绿”与“文化之魂”和谐融合的典范城市,值得被更多人了解与珍惜。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泰国籍博士研究生雅涵

最近,在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浙江湖州之旅。在亲切敬业的老师们的陪伴下,这次旅行以参观安吉县余村开始。余村是一个示范村,我们见证了它从“靠山吃山”的矿山村变身为“养山富山”的生态村。之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大竹海景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竹子在可持续发展和地方遗产中的作用。旅程继续前往天荒坪,在那里我们探索了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看到现代水利工程如何被用于支持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真是令人着迷。在大唐茶学院,我们迎来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体验,踏入了中国茶文化的世界。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风景如画的太湖风景区和历史悠久的南浔古镇。太湖不仅展示了其广阔的美景,还展示了水资源保护背后的工程奇迹。在南浔古镇,我们漫步在古老的石桥和宁静的运河中,沉浸在江南文化的永恒魅力中

这次旅行远不止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这更是一个关于探索、感受、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故事。我非常感谢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各位老师,带给我们这么丰富多彩的感知中国文化的活动体验。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尼日利亚籍博士研究生加比尔

这次湖州之行既令人耳目一新,也收获颇丰,尤其对我这样一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意义非凡。来到湖州,尚未听到任何解说,我便有了对湖州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片生态环境极为优越的土地。湖州层峦叠嶂、满目常绿,湖泊纵横,即使在夏日也依旧清新凉爽。对于热爱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的人来说,湖州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旅行目的地。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旅途中了解到,湖州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考察时,就提出了生态优先的理念。当时,包括安吉在内的多个地区,曾因矿业等工业活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为了防止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湖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我们参观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也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水库坐落于高地之上,利用地势落差实现水能的高效存储与再生发电,整个工程在设计上充分尊重自然,几乎不干扰周边生态,游客依然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一幅山水画卷。

值得一提的还有“千年茶楼”-大唐贡茶院,这里传承着皇家贡茶的历史。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渊源,还亲手体验了制茶的过程,这一实践活动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此行充满了乐趣与启发:令人震撼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交织交融,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马拉维籍博士研究生卡莫托

首先非常感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老师们和同班,也非常感谢国家教育学院老师们和主管部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湖州之行,收获满满!

先到安吉余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以前开矿,环境破坏严重,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们靠旅游过上好日子,房子漂亮,生活幸福,让人羡慕。

中国大竹海,竹子又高又密,一眼望不到边。竹子能做很多东西,竹编,竹筷,竹椅,很有用。竹子的品质也值得学习,坚韧,有节,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水利工程很壮观,有大坝,渠道。这些工程让湖州的水更安全,灌溉农田,保障生活用水。古代的水利智慧也很厉害,和现代技术结合,造福一方。

湖州的茶也很有名。茶园里,茶树整齐,茶农们采茶很辛苦。茶艺表演很美,茶香让人陶醉。品茶时,大家安静又开心,茶文化很有魅力。

浙江湖州之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智慧。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心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珍惜自然,传承文化,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受自然之美,体会文化之韵,很充实,很难忘。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蒙古籍硕士研究生莫娜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感知中国”再出发!共赴一场“两山理论”的绿色实践
2025-05-28 发布:[水环]

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5年“感知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的支持下,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深度融合学院生态环境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开展“从‘两山理论’到绿色实践——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主题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

5月18日到5月20日,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学工组长田萌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干部马兰带队赴浙江省湖州市开展相关活动,28名在校留学生参加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学院青年教师李遥作专业知识讲解及全程翻译工作。

1 安吉余村:“两山理论”发源地的生态答卷

5月18日下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湖州市安吉县余村,先后走访余村“两山”绿道、创意农田、余村展览馆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纪念碑,通过观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纪录片了解到余村的发展历程、“两山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在余村的起源发展、未来规划等。

图片
图片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多年来,余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关矿山,修生态,从“石头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如今的余村,已从“炮声震天响,粉尘遮太阳”的污染村庄,变成了“人在余村游,如同画中游”的美丽生态乡村。

2 中国大竹海:“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5月19日上午,实践团第一站走进中国大竹海,在连绵万亩的竹海生态区中体验中国竹文化,了解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度假旅游全域发展的生动实践。

中国大竹海全景区以原始自然风景为主,依山傍水,竹连山,山连竹,满目苍翠,形成了一副层层叠叠的竹画长卷,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竹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区,浙江省最著名的大毛竹示范基地。

图片
图片

3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因地制宜的水利智慧

5月19日上午,实践团来到天荒坪,参观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参观过程中,李遥为留学生们实地讲解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构成、枢纽布置等,留学生们积极提问,与李遥展开详细交流,深刻感受、学习中国现代水利工程中蕴含的智慧。

图片

图片
图片

4 大唐贡茶院:体验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韵味

5月19日下午,实践团走进大唐贡茶院。在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千年遗址上,实践团仔细聆听紫笋茶种植历史,参与古法茶饼制作,从杀青、揉捻到烘干,亲身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制茶结束后,实践团学习中国茶道完整仪轨,茶艺师现场指导大家逐步完成温杯、投茶、注水、出汤等工序,带领大家学茶艺,体茶趣。

图片
图片

5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典范

5月20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南太湖治理开发展示馆,讲解员介绍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治理开发历程、工程措施及取得成效等,李遥全程同步翻译并结合专业知识为留学生讲解太湖水利工程,解析“引江济太”“河长制”等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详细解读《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核心目标与实施路径,留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大型湖泊生态治理中的系统性策略与工程智慧。

图片

6 南浔古镇:解锁江南水乡的水韵密码

5月20日下午,实践团来到“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南浔。留学生们穿行于百间楼蜿蜒的河道旁,观摩明清时期白墙黛瓦的临水民居,聆听橹船划过青石桥洞的悠然水声,沉浸式感受水乡古韵。

图片

本次“感知中国”湖州行以 “水脉为线、绿色为魂”,通过 “矿山转型(余村)—能源革新(天荒坪)—流域治理(太湖)—文化传承(南浔)” 四大实践场景,紧密结合水环学院学科特色,使留学生们在 “行走的课堂” 中,不仅感受到了中国文化,更是深刻学习、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成效,见证了中国水利工程的科技智慧。

留学生感悟

这次有幸参加“感知中国”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访浙江省湖州市,这是一座风景如画、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这段旅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就。

漫步在中国大竹海中,我仿佛置身于电影《卧虎藏龙》的画面之中,竹林幽静、空气清新,让人完全沉浸于大自然的宁静。而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则展示了中国在清洁能源利用和地形优势结合方面的技术实力,让我大开眼界。在大唐贡茶院,我深入了解了紫笋茶的历史,这种茶叶在唐代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室。通过亲身体验传统茶艺,我不仅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雅致,还体会到中国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在太湖风景区,我被水天一色的自然美景所震撼,更了解到太湖作为中国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范,其背后体现的是国家在政策、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方面的高度智慧与决心。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南浔古镇,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江南古镇。古镇内水巷交错、石桥相连,宅邸林立,处处彰显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此次湖州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自然风光,更加深了我对中国“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湖州是一座真正将“生态之绿”与“文化之魂”和谐融合的典范城市,值得被更多人了解与珍惜。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泰国籍博士研究生雅涵

最近,在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的为期三天的浙江湖州之旅。在亲切敬业的老师们的陪伴下,这次旅行以参观安吉县余村开始。余村是一个示范村,我们见证了它从“靠山吃山”的矿山村变身为“养山富山”的生态村。之后,我们参观了中国大竹海景区,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竹子在可持续发展和地方遗产中的作用。旅程继续前往天荒坪,在那里我们探索了亚洲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看到现代水利工程如何被用于支持清洁能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真是令人着迷。在大唐茶学院,我们迎来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体验,踏入了中国茶文化的世界。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风景如画的太湖风景区和历史悠久的南浔古镇。太湖不仅展示了其广阔的美景,还展示了水资源保护背后的工程奇迹。在南浔古镇,我们漫步在古老的石桥和宁静的运河中,沉浸在江南文化的永恒魅力中

这次旅行远不止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这更是一个关于探索、感受、学习和文化传承的故事。我非常感谢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各位老师,带给我们这么丰富多彩的感知中国文化的活动体验。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尼日利亚籍博士研究生加比尔

这次湖州之行既令人耳目一新,也收获颇丰,尤其对我这样一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意义非凡。来到湖州,尚未听到任何解说,我便有了对湖州的第一印象:这是一片生态环境极为优越的土地。湖州层峦叠嶂、满目常绿,湖泊纵横,即使在夏日也依旧清新凉爽。对于热爱环境管理与生态保护的人来说,湖州无疑是一个理想的旅行目的地。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在旅途中了解到,湖州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二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湖州考察时,就提出了生态优先的理念。当时,包括安吉在内的多个地区,曾因矿业等工业活动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为了防止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湖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道路。

我们参观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也是这种理念的具体体现。水库坐落于高地之上,利用地势落差实现水能的高效存储与再生发电,整个工程在设计上充分尊重自然,几乎不干扰周边生态,游客依然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一幅山水画卷。

值得一提的还有“千年茶楼”-大唐贡茶院,这里传承着皇家贡茶的历史。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茶文化的悠久渊源,还亲手体验了制茶的过程,这一实践活动令人印象深刻。

总的来说,此行充满了乐趣与启发:令人震撼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空气、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先进的绿色发展理念交织交融,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马拉维籍博士研究生卡莫托

首先非常感谢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老师们和同班,也非常感谢国家教育学院老师们和主管部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湖州之行,收获满满!

先到安吉余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以前开矿,环境破坏严重,现在村子变美了,村民们靠旅游过上好日子,房子漂亮,生活幸福,让人羡慕。

中国大竹海,竹子又高又密,一眼望不到边。竹子能做很多东西,竹编,竹筷,竹椅,很有用。竹子的品质也值得学习,坚韧,有节,是中国人的精神象征。

水利工程很壮观,有大坝,渠道。这些工程让湖州的水更安全,灌溉农田,保障生活用水。古代的水利智慧也很厉害,和现代技术结合,造福一方。

湖州的茶也很有名。茶园里,茶树整齐,茶农们采茶很辛苦。茶艺表演很美,茶香让人陶醉。品茶时,大家安静又开心,茶文化很有魅力。

浙江湖州之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自然与文化的完美融合,感受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智慧。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们心中宝贵的财富,激励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珍惜自然,传承文化,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受自然之美,体会文化之韵,很充实,很难忘。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蒙古籍硕士研究生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