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4-11-30 发布:

 DrawObject1





中地大京党发[2021]21

 DrawObject2


关于印发《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党组织、各二级单位: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已于202146日第5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

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


202148





















 DrawObject4 DrawObject3 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办公室 202148日印发

附件: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

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北京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

社会实践是在校内外开展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创新创造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推动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践行“四个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内在要求。面对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期望,迫切需要加强党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明确目标定位,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资源统筹,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二、明确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主要原则

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引导师生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路。二是坚持育人导向,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纳入“传家宝”育人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学校办学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三是坚持品牌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北地特色,将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四是坚持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师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向同行、教学相长。五是坚持改革评价机制,树立重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鲜明导向,提高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统筹谋划

将校内寒暑假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统筹起来,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设置学分,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学校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听取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年度计划、选题设计、成果评选、组织保障等的领导。开设学生社会实践导论课程,推进社会实践的课程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会实践成果评价办法,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四、坚持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协同推进

按照“学、思、践、悟”科学规律,整体设计社会实践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神州大地的生动实践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讲思政课”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实践收获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探索学科特色鲜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策划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坚持将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实践主题设计结合起来,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统筹安排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结合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在校内设立日常劳动教育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岗位,为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创造条件。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治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立足北京、立足家乡,到社区报道、到基层服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接诉即办、街巷治理、“光盘行动”等实践工作,培育学生公共服务意识,使其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加强协同,安排生产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正确择业就业创业观。

六、健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机制

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思政工作相结合,将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新上岗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帮助教师在参与指导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相结合,树立鲜明的育人导向,把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探索将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取得的优秀成果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认定成果序列,引导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中增进师生情感。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聚焦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制定工作指南,组织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支撑课堂教学,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七、实施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制度

全面建立从立项审核到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项目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规范化水平。严把立项关,对社会实践的方向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全要素评估,完善立项答辩流程。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化管理能力,动态掌握全校社会实践项目的进展状况,提升过程管理、质量管控和指导服务水平,健全优秀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北地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库”,根据社会实践主题,兼顾学理性和实用性,分类收录各类优秀成果。结合团中央“三下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红色“1+1” 支部共建、青年服务国家等项目,打造学校“情系大地,逐梦中国”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八、汇聚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研究生院、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社会实践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社会实践相关工作,从青年学生所学专业及特点出发,为实习实践创造良好条件。紧密联系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为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支持。注重结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选题策划,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集中展示优秀社会实践转化成果。



 

 —        8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2024-11-30 发布:

 DrawObject1





中地大京党发[2021]21

 DrawObject2


关于印发《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党组织、各二级单位: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已于202146日第5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

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


202148





















 DrawObject4 DrawObject3 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校办公室 202148日印发

附件:


中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委员会

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重要论述,落实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北京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进一步推动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认识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大意义

社会实践是在校内外开展的,以实践为主要形式,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创新创造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是推动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践行“四个服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内在要求。面对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期望,迫切需要加强党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引领,明确目标定位,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资源统筹,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二、明确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主要原则

加强新时代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党对社会实践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引导师生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路。二是坚持育人导向,将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纳入“传家宝”育人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学校办学目标和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三是坚持品牌引领,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北地特色,将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四是坚持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师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同向同行、教学相长。五是坚持改革评价机制,树立重视参与指导社会实践的鲜明导向,提高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统筹谋划

将校内寒暑假社会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统筹起来,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设置学分,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学校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听取工作进展,解决突出问题。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党委学生工作部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年度计划、选题设计、成果评选、组织保障等的领导。开设学生社会实践导论课程,推进社会实践的课程化、规范化建设。完善社会实践成果评价办法,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四、坚持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政课改革创新协同推进

按照“学、思、践、悟”科学规律,整体设计社会实践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立足首都、面向全国,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神州大地的生动实践纳入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讲思政课”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实践收获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探索学科特色鲜明、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策划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坚持将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社会实践主题设计结合起来,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

统筹安排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途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结合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要求,在校内设立日常劳动教育相关的各类社会实践岗位,为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创造条件。将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治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发挥专业特长,立足北京、立足家乡,到社区报道、到基层服务,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接诉即办、街巷治理、“光盘行动”等实践工作,培育学生公共服务意识,使其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时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特色,与行业骨干企业、高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加强协同,安排生产实训、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正确择业就业创业观。

六、健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机制

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思政工作相结合,将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作为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新上岗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帮助教师在参与指导社会实践过程中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相结合,树立鲜明的育人导向,把教师参与指导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探索将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取得的优秀成果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认定成果序列,引导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参与中增进师生情感。推动学生社会实践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聚焦发挥教师党支部作用制定工作指南,组织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支撑课堂教学,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七、实施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制度

全面建立从立项审核到成果转化全过程的项目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社会实践规范化水平。严把立项关,对社会实践的方向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全要素评估,完善立项答辩流程。提高对学生社会实践信息化管理能力,动态掌握全校社会实践项目的进展状况,提升过程管理、质量管控和指导服务水平,健全优秀社会实践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北地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成果库”,根据社会实践主题,兼顾学理性和实用性,分类收录各类优秀成果。结合团中央“三下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双百行动计划”、红色“1+1” 支部共建、青年服务国家等项目,打造学校“情系大地,逐梦中国”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品牌。

八、汇聚支持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强大合力

建立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研究生院、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社会实践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社会实践相关工作,从青年学生所学专业及特点出发,为实习实践创造良好条件。紧密联系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为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支持。注重结合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选题策划,主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集中展示优秀社会实践转化成果。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