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15项,包括北京市教改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等,获得校级教改项目65项。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主持人姓名 | 获批时间 |
北京市教改创新项目:新质生产力导向的地下水“菁英班”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 北京市 | 史浙明 | 2024 |
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地下水监测 | 北京市 | 张佳 | 2024 |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污水处理模拟软件的环境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教育部 | 陈思铭 | 2023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北京市 | 胡远安 | 2023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下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 北京市 | 周鹏鹏 | 2023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行业特色型高校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招生制度改革路径研究 | 北京市 | 彭国华 | 2023 |
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虚拟教研室 | 北京市 | 武雄 | 2023 |
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面向‘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水资源与环境领域本科教学综合改革 | 北京市 | 蒋小伟 | 2023 |
北京市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面向碳中和的地下水专业课程群改革 | 北京市 | 郭华明 | 2022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生态文明”融入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野外实践的探索研究 | 北京市 | 何宝南 | 2022 |
水利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地学特色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持续改进模式研究(重点课题) | 省部级 | 高冰,蒋小伟 | 2022 |
水利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大思政”背景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一般课题) | 省部级 | 高冰,蒋小伟 | 2022 |
2021年北京高校 “优质本科课程” | 市级-重点项目 | 蒋小伟 | 2021 |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改项目: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 北京市 | 夏露 | 2021 |
2020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虚实结合”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省部级 | 张宝刚 | 2020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污染场地地下水监测虚拟仿真实验 | 校级 | 张 佳 | 2023 |
教改项目:《环境评价》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校级 | 赵 忆 | 2023 |
教改项目:基于工程案例与科研反哺相融合的教学方法研究 | 校级 | 何宝南 | 2023 |
教改项目:《水文学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 | 校级 | 侯立柱 | 2023 |
2023年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年教学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第1批) | 校级 | 蒋小伟 | 2023 |
本科教材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 | 校级 | 文宝萍 | 2022 |
碳中和通识课程:水碳循环的自然过程与碳中和 | 校级 | 蒋小伟 | 2022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校级 | 史浙明 | 2022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气象学与气候学》 | 校级 | 蔡绪贻 | 2022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水文地球化学基础 | 校级 | 钟佐燊、王广才 | 202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校级 | 李占玲 | 2021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 》 | 校级 | 陈男 | 2022 |
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给水处理工程 | 校级 | 胡远安 | 2021 |
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地下水水化学 | 校级 | 郭华明 | 2021 |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秦皇岛柳江盆地实践教学基地 | 校级 | 刘明柱 | 2021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水文地质实习的模拟教学研究 | 校级 | 周鹏鹏 | 2021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地下水动力学》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改革研究 | 校级 | 童菊秀 | 2021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工程认证背景下地学特色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校级 | 匡 颖 | 2021 |
课程思政项目:地下水运动方程 | 校级 | 李 娜 | 2021 |
课程思政项目:水文地球化学 | 校级 | 张 艳 | 2021 |
课程思政项目:地下水资源评价 | 校级 | 张秋兰 | 202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水工环教学培训实践基地建设 | 校级 | 王广才 | 2020 |
线下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地下水运动方程 | 校级 | 李娜 | 2020 |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物理性污染控制 | 校级 | 何伟 | 2020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明渠流动仿真实验 | 校级 | 高冰 | 2020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于知识点掌握自我考察的反转式考试改革研究 | 校级-重点 | 何江涛 | 2020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 校级-重点 | 刘菲 | 2020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环境工程专业高等工程教育与产学研合作探索 | 校级 | 冯传平 | 2020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水力学教学改革 | 校级 | 梁四海 | 2020 |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以学科发展历史为线索的《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体系改革 | 校级 | 蒋小伟 | 2020 |
本科教材建设项目 :AutoCad 与水工环 | 校级 | 方斌 | 2020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旅游地质学 | 校级 | 王黎栋 | 2020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地下水科学概论 | 校级 | 史浙明 | 2020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环境微生物学 | 校级 | 郝春博 | 2020 |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地基与基础 | 校级 | 李启民 | 2020 |
学科前沿课建设项目: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前沿 | 校级 | 刘 菲 | 2019 |
学科前沿课建设项目:复杂渗流与资源-环境工程 | 校级 | 于青春 | 2019 |
学科前沿课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 | 校级 | Geoffrey | 2019 |
学科前沿课建设项目:地下水模拟不确定性分析 | 校级 | 童菊秀 | 2019 |
学科前沿课建设项目:金属矿山污染与控制技术 | 校级 | 姚俊 | 2019 |
本科教材建设项目:分析化学 | 校级 | 冯传平 | 2019 |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案例和道具在《地下水运动方程》教学中的探索 | 校级 | 李娜 | 2019 |
《环境生态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 校级 | 代云容 | 2019 |
基于工程认证理念的水力学课程改革 | 校级 | 高冰 | 2019 |
《环境学概论》公选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校级 | 陈 男 | 2017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及案例研究 | 校级 | 李占玲 | 2017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 | 校级 | 刘青松 | 2016 |
地质背景水利水电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 校级 | 孙即超 | 2016 |
基于互动式教学的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课程改革 | 校级 | 高 冰 | 2015 |
基于治理理论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 | 柴 虹 | 2015 |
环境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 校级 | 冯传平 | 201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 校级 | 武雄 | 2014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 校级 | 李占玲 | 2014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 校级 | 武雄 | 2013 |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 校级 | 陈男 | 2013 |
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本科《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 校级 | 匡颖 | 2013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 校级 | 武雄 | 2012 |
水资源、水环境专业人才实践教学重大改革与实践 | 校级重点 | 武雄 | 2012 |
《地下水科学专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校级名师配套项目 | 周训 | 2012 |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环境工程新型实习与产学研基地建设研究 | 校级 | 张宝刚 |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