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3年“感知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项目的支持下,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开展“从百年峥嵘岁月到千年未来之城—读懂中国共产党”活动。11月27日-28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雄安校区动工之际,学院辅导员李鸿波、叶丽扎和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兼职辅导员李波,带领感知实践团一行人赴雄安,感知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理念,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注重人民至上的伟大实践。
11月27日下午到达雄安,实践团第一站到达胡各庄无废乡村。
通过该村负责人介绍,胡各庄原本是一个道路泥泞、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的落后村庄,后来在村委书记以及村委会的带领下,胡各庄决定从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积分奖励制度及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最终达到了因废施治、循环利用、环境清洁的绿色目标,转变成为一个风景秀丽、宜居宜游的无废乡村。
随后,实践团第二站走访了白洋淀水域,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实践团成员们走在白洋淀的木栈道上,感知白洋淀内生态文明建设,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决心和伟大实践,更进一步明确地大学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
11月28日上午,恰逢雄安新校区动工,实践团一行人首先参观了地大新校区以及雄安之眼,随后前往雄安市民服务中心。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新区首个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集成应用世界前沿先进技术,综合运用BIM、CIM技术、海绵城市、被动式建筑、综合管廊、装配式建造方式等30多项新技术,探索形成了国内建筑的创新“试验田”和未来城市的“样板示范区”,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园区、绿色园区。通过在服务中心中游览,实践团成员们感知雄安独有特色的“绿色、环保、低碳、循环”建设理念。
上午第二站,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雄安郊野公园。雄安郊野公园以河北省地市级行政区划为单元,11个地级市及雄安、定州、辛集等14个城市各以自己区划的特色建一个展园,共14个展园,共同构成一个“林为体、水为脉、文为魂”的郊野公园。
雄安郊野公园不仅仅是一座供市民休闲游憩的城市公共设施,它同时发挥着大型林地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作用,成为雄安新区北部绿色生态门户,是打造雄安新区“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格局的重要地区。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在导游的讲解中感受河北省的文化底蕴,感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开展此次“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以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线,先后赴武汉、雄安新区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本次实践团赴雄安新区,通过了解雄安新区建设千年大计、国之大事,体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促进国际学生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并鼓励广大北地学子在其中建功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