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庞忠和研究员将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主题:鲜水河断裂带高温地热成因分析
时间:2020年10月22日(周四)下午2:30—5:30
地点:科研楼411
庞忠和研究员简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暨水文地质与地热资源教研室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暨地热专业委员会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三五”专项总体组专家,国家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技术顾问暨亚太区域核技术合作项目牵头人兼中方负责人,国际水文科学协会同位素水文学委员会主席和中国国家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地热协会(IGA)地热大使。曾任国际能源署(IEA)技术顾问、国际地球化学协会(IAGC)中国理事、国际地热协会(IGA)中国理事暨主席团常委。长期从事水文与地热地质研究,提出大型地热田传导-对流二元地热聚集理论;发现渤海湾盆地大型岩溶热储及其巨大潜力;厘定东部沿海地区咸水温泉流体成因与热储温度;揭示青藏高原新型高温地热系统的成因与分布;证明环太平洋火山地热带地热水中富含岩浆水;建立化学热力学地温计(FIXAL)方法,在全球地热勘查中得到广泛应用;研发地热规模化高效可持续开发技术;提出中国深层地热(干热岩)开发利用条件和发展路线图;提出二氧化碳驱替地热(CO2-EATER)技术原理;引领多热源融合地下储热综合利用等地热开发前沿技术研究。地热理论和开发技术在雄安新区等地区的清洁取暖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受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作地热报告多次。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等多项,在中国科学(英)、科学通报(英)、GCA、CG、JGR、Tellus-B、JH、HJ、HP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部分成果被收入联合国大学(UNU)和教科文组织(UNESCO)教材,并任国家“十三五”出版基金资助出版项目《新时代地热能高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丛书》主编。参与联合国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核技术合作项目20余年,是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团队成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讲研究生课程10多年,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20余名,是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学奖获得者。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研究生记学术报告一次。
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