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终评结果日前公布,我校
吴怀春教授、武雄教授荣获青年地质教师奖。
吴怀春,海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以来,他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负责申报“海岸带生物地质过程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并担任基地主任;先后讲授4门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所有课程的学生评价均为优秀;共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40余名,所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校级和市级奖励,发表学科国际主流SCI期刊论文4篇,EI论文2篇;指导6组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和科研工作,其中2组获得国家级重点项目。
吴怀春教授紧密围绕中国东部地层特色,综合运用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古地磁学和岩石磁学等方法和手段,对关键地史时期和关键地区开展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和青年基金各1项, 科技部973项目专题1项;
共发表学术论文6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8篇, 所发表SCI论文被引用755次, 他引690次;
获第16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五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等个人荣誉, 并入选第二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武雄,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以来,他一直主讲两门本科生和一门研究生专业主干课程,作为队长,连续5年带队进行本科专业北戴河专业生产实习;指导多名学生参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获得省部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10余项;累计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名,工程硕士28名,博士研究生2名。
武雄教授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及加固技术、地面塌陷分析计算以及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5篇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9
项;编写专著
4
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获得中国地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地质科技银锤奖等多项个人荣誉;入选第一批国土资源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水利部水资源论证专家和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常聘专家名单
。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于2001年设立,分设地质科技研究者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和青年地质教师奖,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爱国爱科学,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科学高峰。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此次评选出的14名获奖者中,5人获地质科技研究者奖,7人获野外地质工作者奖,2人获青年地质教师奖。